【The One好朋友】皇珵醬油
甕中陳釀的土地風景
晚餐吃到一半,他便匆匆起身,晾下扒不上兩口的飯菜,趕忙著去檢查麴菌的狀況。初見皇珵醬油的老闆簡志斌,便是在這切實而忙碌的日子裡。
一切變因的掌握
本在臺中從事電子業的簡老闆,在孩子出生後,便開始了兩地奔波的生活,遠在屏東的母親與孩子讓他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。老家原先就是務農,但若按照老一輩的模式,難以永續經營,思量後決定往食品加工業的方向嘗試。
早先是以「釀酒」為轉型的出發點,深究後才發現想要釀出臺灣在地的優良清酒,動輒就得花上千萬投資設備,只好轉個彎,但簡志斌對品質的堅持始終如一,意外地也在這博大精深的「釀造業」中闖出了一條踏實、堅定的釀醬之路。問起一面製醬,一面務農的原由,他自信地表示:「這些原料其實都可以自己管控,在市場上反而不一定可以買到想要的。以國產大豆來說,多以黃豆、黑豆為主力,我們用友善農業的方法種植,好管控,也比較清楚種植出來的品質狀況。」深諳土地、作物的美善,掌握越多因素便越安心,皇珵醬油即是第一家──也是台灣唯一一家自種自釀的醬油品牌。
醬油的食農教育——風味的關鍵
醬油對華人來說,是一日三餐幾乎都會遇上的調味品,簡志斌一直想做醬油的食農教育,他察覺市面上高達九成的消費者對醬油一知半解,在食品添加物橫行的年代,真正的好滋味只能靠大眾對飲食原料的關心來理解。「所以我才會這麼厚工(臺語:費工夫),分這麼多產品品項,想告訴我們的消費者,其實醬油的風味不同,是要透過原物料的比例不同、發酵的手法不一樣,才會達到風味的不同,而不是用食品添加物來做調整。」純釀醬油的迷人並非化學醬油可比擬,從原料到麴菌的生長都需時間來護持,更遑論工序的繁瑣,如此才得以收穫一甕甕土地的香氣。
舉三款皇珵的純釀醬油來說:黑豆醬油是臺灣的古早味醬油,以自種的台南5號黑豆為底,將乾式發酵調整為半濕半乾發酵法,製麴完成後,將豆麴洗淨方拌鹽入甕,香醇的豆豉味道帶出鮮甜風味,沾、淋、燉、滷皆適合。濃口醬油以豆麥混和釀造,時經四季醞釀熟成,醬中清新的果香酯味在入口後轉為輕輕的乳酸口感,適合運用於三杯、紅燒、宮保等複合調味的料理。白醬油的水源取自南大武山的泉水,並以九成以上的臺灣小麥釀製而成,澄澈的醬色搭配細緻清雅的麥香,最適合為淡色料理提鮮(如玉子燒、茶碗蒸、清蒸鮮魚等)。
純釀醬油的發酵滋味如茶酒一般層次細膩,精準的運用對於料理昇華別有一番貢獻,入口前、入口當下對醬香的品味、認識也極為重要,否則傳統滋味至今多被大眾忽視,成為曲高和寡的味覺記憶,將是臺灣飲食文化莫大的可惜。
漸入坦途的引路人
皇珵對醬油的琢磨與科學化的悉心研究在產品中可見一斑,縱然品牌創立初期幾乎沒有將經費投入廣告行銷,也靠著好口碑的建立慢慢推廣出去,提及生意的轉捩點,簡志斌老闆娓娓說起2014、2015年間,與徐仲老師的初識。
當時徐仲老師拜訪各家醬油廠,同時也連絡上了皇珵醬油。「參觀後他有蠻多疑惑,也提出了很多疑問,當下我心想著這個人是來買醬油的?參觀醬廠的?還是來踢館的呢?怎麼問了這麼多專業的事情?」簡老闆笑著回憶,「盡我所能地回答後,他說全臺灣這麼做的可能只有你一家。」釀造醬油的過程中,通常在製麴後便直接入甕,但簡老闆還自己培養乳酸、酵母,做口味的調整及發酵,「另外,我個人有一個無菌室可以培養微生物,包含醬油的相關檢驗也是我自己來。」
這「親力親為」的程度並非凡人能及,我想,稱他為「醬油界的科學家」也不為過。皇珵醬油在徐仲老師的介紹下逐漸拓開市場,也意識到自己走入製醬的門徑和別人相比是差距甚大,與此同時,The One也由徐仲老師的引介,與簡志斌老闆牽上一段緣分。
「釀與漬」風土滋味的懷舊與新意
The One劉邦初執行長同為科技人出身,兩者對人、對事的謹慎仔細可謂一拍即合,在食材和選料的講究亦有所堅持,一顆熱忱的心,為的只是想將真正的好滋味分享出去。從前,皇珵醬油期望把產品做好,讓家人、消費者用得安心,現階段的目標則轉變為「將這份技藝及經驗傳遞下去」,一如簡老闆所說:「(關於製醬的程序)日本的期刊論文寫過了,他們早已進入分子生物的類別進行研究,而不是手法。」擺脫閉門造車的現況,得以讓臺灣陳釀已久的甘醇醬味進一步成長。
今年(2021年)四月中旬,簡老闆蒞臨The One南園為主廚團隊及營運團隊做兩天一夜教育訓練,從理論到實作,無不妥貼地、盡善盡美地講授。蒸煮的黃豆開蓋,滿室氤氳的大豆香氣驅散料峭的春寒,仔仔細細讓每顆鋪平的豆子覆上輕盈的麴菌,維持適當的溫度靜候它們成長。這不可馬虎的各個環節都將影響醬香的表現,看著簡老闆與主廚團隊兢兢業業的神情,不禁感到珍惜,平日習以為常,沾食下肚的純釀醬油,竟擁有這麼專注而浪漫的生長。最終,協力完成了豆米麴醬油、乾式全豆醬油、濕式米豆醬油、豆腐乳等等共十款釀製成品,接下來的日子仍不可懈怠,開蓋翻攪,靜候陳釀的發酵滋味。
這份與The One的情志相投,和食藝結合後,將於南園推出——「釀與漬」風土滋味的懷舊與新意,與好朋友們分享。多數南部人嚐過牛番茄與醬油的搭配,但是否曾品評各式醬油與水果之間微妙的變化與香氣呢?濃口、黑豆、白醬油三款截然不同的純釀風味蘊含臺灣風土底蘊,主廚團隊以古早味發想,讓這一抹南國風情與在地水果碰撞融合,擁有濃郁口感的酪梨纏上醇厚明亮的黑豆香氣,又和悠然細緻的麥香之間,在味蕾上有什麼相異之處呢?
正是這些細膩的幕後推手對傳統文化、技藝的喜愛,讓臺灣的文化得以綿延至今,無論是生產者、職人、匠人,The One期望將這些原先憑藉一己之力的功臣聚攏一塊,讓好朋友們對生活體驗有更精良的選擇。消費者的走向往往決定市場,長久的趨勢則會改變文化,在學習選擇的路上,我們都能是善待風土的推廣者。
要不帶著溫和認真的眼神,要不掛著親切的微笑,簡志斌的性情坦朗,讓我想起臺灣農村詩人吳晟老師的詩句,「我不和你談論人生/不和你談論那些深奧玄妙的思潮/請離開書房/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/去撫觸清涼的河水/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」(吳晟〈我不和你談論〉),自然爛漫的阡陌風景都蘊蓄著這位醬油科學家的性格,彷彿對人生的千變萬化,都能如廣袤而包容的土地般泰然自在。
延伸閱讀︱
徐仲風味學──「You are what you eat.(人如其食)」花時間做選擇
很多人都會和徐仲老師討教挑選醬油的技巧,這的確如考卷上的申論題般,得根據菜色的變化理出最適切的答案。「我曾問過臺南東成醬油的老闆,什麼才叫好的醬油?」徐仲老師似笑非笑地「他回答:『夠甜。』」……
延伸閱讀︱
製麴是一種態度——醬油人生活學
「全臺灣的醬油廠,只有統一龜甲萬不讓我參觀。」徐仲老師興味盎然,娓娓說起他與龜甲萬機密麴菌的迂迴故事……